本文授權自端傳媒

目前餐飲業能訴諸的法律保護不多,菜品擺盤、用餐形式等很容易被同行複製,你認為這些屬於創意保護的範圍嗎?

餐飲業複製技術壁壘低,經營者應不斷創新以在各種抄襲者中脫穎而出,還是訴諸法律以保護自己的「正宗」地位?

有評論指出抄襲模仿可以激發品牌不斷創新,你如何看?

9月16日,一名鄭州網友發文質疑海底撈的五道菜品及其擺盤方式「抄襲」了巴奴毛肚火鍋。其後,「海底撈被質疑外觀抄襲巴奴」的微博話題迅速引發廣泛熱議,更一度登上微博熱搜,話題閲讀量接近3億。

巴奴毛肚火鍋創立於2001年,65家連鎖店覆蓋北京、上海、西安、蘇州、鄭州、無錫等20個城市,並在今年獲得由番茄資本獨家投資的近億元融資。面對網友的熱議和關注,巴奴毛肚火鍋方面翌日(17日)發聲明,稱始終堅持原創,先後推出毛肚擺盤造型、茴香小油條、綉球菌等産品,並研發出在國內率先取得生產許可證的鮮鴨血。針對被指海底撈抄襲一事,聲明中稱海底撈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業,開創了服務主義的先河,表示非常歡迎海底撈加入巴奴產品主義的陣營。

截止目前,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與巴奴毛肚火鍋有限公司均有多條專利信息,但兩家都尚未申請菜品相關外觀專利。北京觀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朱金元稱:「菜品僅僅是菜如何擺放,不屬於工業産品,不在可以申請外觀設計的範疇,所以不構成侵權。」

「抄襲事件」在餐飲圈屢見不鮮。無獨有偶,今年7月成都一家名爲「吼堂」的火鍋店發布微博,中國藝人鄭愷新開的火鍋店「火鳳祥」,無論是設計風格、裝修細節還是產品裝盤都與吼堂火鍋店幾乎一樣。雖然藝人鄭愷很快在微博承認存在部分侵權事實,但目前餐飲業能訴諸的法律保護不多。

近年,餐飲企業的經營愈發重視消費者的體驗,故菜品擺盤、用餐形式、餐廳布置、裝修風格、特色服務等附加價值因而愈發重要,但同時也容易被同行複製。

保護「餐飲創新」的途徑及難點

目前,中國大陸餐飲業可尋求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法律保護。

在中國大陸《專利法》的保護下,目前餐飲業可以申請三類型專利:

第一種是「 發明專利」,針對特定的菜餚材料配方、製作方法或工藝流程進行保護。申請此項發明專利必須證明保護對象與其他菜相比有顯著性的進步,目前大部分「特色菜」要想申請發明專利是相對困難的。

第二種專利是「實用新型專利」,此項保護專門針對烹飪相關器具。在專利保護頁面上,烹飪用品如 「一種和麵機」、「可獨立切割的曲奇機」、「一種烤鴨爐」等都已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保護。

另外,餐飲業還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但此項專利也指針對非菜餚的產品形狀、圖案、色彩或其結合的新設計,如具有獨特形狀的餐飲器具和座椅。例如重慶火鍋店「白樂天」的「紅泥小火爐」擁有外觀設計專利。

申請專利權不僅要滿足上述要求,而且還要經歷較長的審核時間。目前申請「外觀設計專利」需經歷6個月,是3種專利中所需時間最短的一個。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大約花費14個月的時間,申請「發明專利」的時間跨度甚至達2至5年。對此,中國烹飪協會的專家表示,菜品尤其是階段性流行菜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1至3年,當專利申請完成,該菜品可能已經不再流行,故這也是菜品製作方申請保護的難點之一。

除申請專利權,料理名稱、商家商標亦能取得商標法的保護;著作權法則可保護「食譜的表達」,即料理特色的敘述、烹飪照片等編寫、拍攝與排版;而烹飪的配方、步驟等因被認為是「思想」,很難受著作權保護

照片來源:Unsplash

餐飲經營者以不斷創新來應對抄襲

為了應對菜式被競爭對手模仿而又難尋求法律保護的困境,餐飲經營者被迫積極開發新菜式,導致菜式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

眾多餐飲企業不遺餘力地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來研發菜品創新,部分餐飲企業甚至要求廚師在圈定的菜品創新周期裏開創新菜,如果創新菜品銷量超過經典菜品,廚師可以獲得現金獎勵等。此外,還有餐飲企業專門派菜品開發人員從全國各地尋求特別的原材料;廚師和擺盤設計師共同創造新品也是一種創新方法。

除了加快菜式研發,服務創新也是應對行業競爭的招式之一。例如,海底撈一直以其「極致服務」而著名,並歷經了多次服務創新:食客等待就餐時可以享受美甲、擦鞋等服務;當食客獨自就餐時,服務員會提供毛絨玩具放在對面「陪吃」; 戴眼鏡的顧客在吃比較熱的食物時,服務員會主動遞上擦鏡布,以免熱氣模糊鏡片等。

疑遭海底撈抄襲的巴奴火鍋也曾借鑒海底撈的特色服務,例如比如主動向顧客遞上眼鏡布、綁頭髮的髮圈、表演舞面等。

抄襲模仿也可以激發創新?

面對各行各業的抄襲變得越來越普遍,外界認為法律有必要設置專利和版權保護,以防止抄襲扼殺創新的動力。然而,有評論指出抄襲也包含一些積極作用,能為不同行業的創新提供模仿的自由與空間。

有研究指出,正因為餐飲業欠缺知識產權的法律保障,反而鼓勵創新,令餐飲趨勢的變動更加迅速,且能由高端遞延到低端。此外,研究更稱抄襲可以起到宣傳作用,有助於製造潮流。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2009年展開的一項研究發現,許多購買仿製手袋的女士很快就會升級購買真品,因為仿製品對她們產生強烈的 「誘導性」。

在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中國大陸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山寨手機,大部分山寨手機粗製濫造,同時存在安全隱患,但其低價卻滿足當時民眾的消費水平。如今成為國產四大智能手機品牌的小米,早期也逃不過「山寨」的標籤。但後在2013年,小米的紅米系列以極低價格開闢了大陸千元機的品牌先河,昔日備受「山寨」詬病的小米卻成為倒逼大陸山寨機市場消亡、國產手機品牌崛起的動力之一。

抄襲是嚴重缺乏創新能力的症狀,還是促進他人創新的途徑?

本文作者為端傳媒實習記者梁伊琪,經端傳媒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Author

法律圈LawChain竭力以資訊科技傳遞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服務的品質與效率,推動律師服務的普及化。
法律圈網站:法律圈LawChain
商務法律圈網站:商務法律圈 LawChain Busines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