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指出,今年台灣人口自然增長首度負成長,死亡人數超越新生兒人口,少子化已成國安問題,為鼓勵生育,衛生福利部計畫修正「生產事故救濟作業辦法」,將產婦、胎兒死亡救濟金由最高200萬元提升至220萬元,再加碼救濟給付額度上限,擬增加為最高400萬元。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自2016年6月底正式上路,不僅是亞洲第一,也是全世界少見涵蓋生產事故的不責難救濟制度,成功減少醫療糾紛。據衛福部統計,統計至2017年底,共理286件生產事故救濟申請案件,審定核予總救濟金額為1億3080萬元。其中死亡案件中,胎兒及新生兒分別為126件、67件、孕產婦則占22件。

但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3年來,不少團體建議提升救濟給付金額,衛福部今年5月中旬首次預告修正草案,原預計將產婦、胎兒死亡救濟金由最高200萬元提升至220萬元。但有婦女團體確認為,以目前預算規模,只調高20萬元,看不出誠意。

衛福部參考民團意見及行政院性平委員會建議,生產事故救濟作業辦法8月28日再次預告最新修正草案,產婦、胎兒死亡救濟金再提升至最高400萬元;中度、重度、極重度障礙者救濟金上限也比5月份草案版本更多,分別調至150萬、200萬與300萬元。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生產救濟基金預算來自菸捐,一年約1億元,每年申請案件數不多,財務可負擔。

15年前,率先向婦產科醫學會提出「生育風險基金」概念、催生生產事故救濟作業辦法的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400萬元是合理調整,與疫苗救濟最高600萬元相比也並非最高的救濟金額,雖人命難用金錢計算,但這次調升的額度起碼符合對生命的尊重,生產是國家大事,不論人為或非人為因素造成的事故風險,不都應讓婦女去承擔。

這次生產事故救濟金提升,不僅是對婦女的尊重,也是幫助家庭從傷痛中走出。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雖贊成調升,但同時也擔憂對醫界造成衝擊。婦產科以外醫療糾紛,過去談和解金多以生產事故救濟金額度為指標,生產事故救濟金額度調高,恐連動造成其他醫療事故救濟提高,醫院負擔和解金意願就會變低,其他科別醫療糾紛將來和解機會可能降低。

Author

不務正業的法律人,夢想是成為賽車手或是漁夫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