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司法院107年一般民眾認知調查顯示,4.6%民眾認為我國法官判決是公正的,62.0%認為不公正,大部分的民眾對於司法多半為不信任的態度。

從報告中大致可以歸結出幾個原因,過半民眾不認同「大部分的法官都能獨立審判,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法官都是依據法律,對所有當事人一視同仁」、「大部分的法官都能盡力對罪犯作適當的判刑」及「大部分的法官都能依法判決」,也就是說廣義來說民眾覺得司法不公正的原因,沒有對於當事人一視同仁,採取不同標準,或許有些法官真的存有偏見,但是有些民眾僅認為相同的罪行卻被判處不同的刑度,就認為司法不公的人大有人在,甚至媒體透過社會矚目案件的渲染,加深司法的不信任感。

司法院目前透過開放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希望重拾人民對於司法的信賴。

運作方式

目前司法院建置的「量刑趨勢建議系統」針對各犯罪態樣,分析平均刑度、最高刑度、最低刑度的區間,只要輸入一些因子後,就可以參考過去案例量刑的資訊,避免量刑過於歧異。嗣於2018年12月21日啟用「量刑趨勢建議系統」,透過蒐集不同領域的意見,提昇量刑的妥適性。經由這兩階段的量刑參考,法官即可核算出較合理的刑度。

舉例而言以殺人罪註1法定刑: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為例,在確定為殺人既遂罪的前提之下,根據加重事由如被告是否居於主謀地位、是否在兒童面前殺人,抑或是減輕事由如被害人為家庭暴力施暴者等,系統會自動計算後,得出一個建議的刑度。

先天的困境

固然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建置完善能夠一定程度上整合歧異的司法見解,但本於每個案件的案件事實截然不同、考量的因素也不僅僅是系統上所呈現的事由,無可避免的這個系統僅為一個「建議」性質的網站。

再者量刑趨勢建議系統的前提為案件在事實明確下的狀況下進行判斷,然而部分的案件,特別是刑事案件其實是「盲人摸象」的狀況,法官無法掌握事實,進而也無法針對這個系統所歸納的量刑標準逐一的進行判斷。

未來的展望

目前這個系統確實得一定程度整合歧異,但也有許多往後可以努力的方向。

首先,目前建置的僅有部分的刑事案件如「妨害性自主」、「不能安全駕駛」、「槍砲」、「毒品」、「殺人」、「幫助詐欺」、「竊盜」、「搶奪暨強盗」、「普通傷害」和「肇事逃逸」等10種犯罪類型,並無擴張到法律關係相對複雜的民事案件上。

再者有論者主張能夠透過修法規定法官判決時,必須參考「量刑資訊系統」暨「量刑趨勢建議系統」,找尋先前類似判決案例,透過一套嚴謹的邏輯分析演算模式後,得出一個合理的量刑基準,並賦予該量刑基準具有拘束法官裁量權的效力。如果法官裁判時比較分析該等案例與目前承辦案件之不同,一旦刑度脫離數據統計範圍,無論過輕或過重,法官必須在判決理由中加以說明,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法官過於主觀的判決,消弭不同法官審判而有量刑歧異的情況。

References   [ + ]

1. 法定刑: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
Author

法律圈LawChain竭力以資訊科技傳遞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服務的品質與效率,推動律師服務的普及化。
法律圈網站:法律圈LawChain
商務法律圈網站:商務法律圈 LawChain Busines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