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債權回收,我最常被問:「拿著確定判決去查財產,對方明明還有錢,執行時卻都脫產光了,該怎麼辦?」,這是實務上很常見又令人頭痛的問題,但倒也不是除了拿債權憑證外,完全無法可解,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可能的處理方向。
面對親朋好友或生意往來,金錢借貸是很普遍卻難避免的社會活動,當中的爭議往往也最多,金額小的或許幾千幾萬,但法院案例中多達百萬元的借款爭議也不在少數。我最常被問的問題是:「律師,他是我朋友,我因為信任都沒有寫借據,該怎麼辦?錢還拿的回來嗎?」,為了避免大家的辛苦錢放水流,今天想分享一下如何善用借據跟本票保障自己的債權。
公車車廂上斗大的標題「婚前徵信」,不禁讓人有個疑問,是要徵信什麼東西呢?從徵信廣告內容看來,還真是五花八門,像是:有沒有吹牛家裡很有錢、有無前科紀錄、有無隱匿生活惡習、有無劈腿狀況、有無遺傳疾病、信用是否良好、學歷是否造假……;總之,當事人想知道的,只要付錢,都可能得到答案。不過,這麼做沒有問題嗎?
雇主為了節省成本,對於員工勞、健保之投保級距,不依實際薪資投保,故意投保最低為較低級距,藉此省下雇主應負擔之勞健保費,這種事情,在臺灣是非常多的。但這種行為涉及刑事犯罪,若被舉報雇主與負責申報的員工都可能吃上刑責。
近來有消費者詢問所購買之預售屋,在交屋之前發生工安意外,工人因此過世在公共區域,認為房子的價值因此減損,希望律師協助提告,但是,提告後,法院真的會判決嗎?
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如果認定被告不具犯罪嫌疑,會作出一份不起訴處分書,為了避免檢察官判斷錯誤,刑事訴訟法設計了再議制度,讓高等檢察署檢察官來審查不起訴處分有沒有錯誤。但為避免檢察體系可能有官官相護的疑慮,法律另外設計了一層檢討機制─交付審判制度,讓法院直接介入來判斷!
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如果認定被告不具犯罪嫌疑,會作出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人們收到這份文件,會認為自己沒事了,但檢察官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要有個檢討機制,這就是再議制度!
重大犯罪被害人在法律上雖然對於犯人有求償的權利,但現實上常常因犯人本身也很窮困、因故無法領到保險金或勞保給付等,對於這種不公平的情況,現在法律有設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基金,針對「因犯罪行為死亡」、「因犯罪行為重傷」、「性侵害犯罪」,給付犯罪補償金。
小倆口訂完婚因為一些小事經常爭吵,其中女方認為雙方的價值觀不同所以不想結婚了,便離開直接斷了所有聯絡,而男方籌備婚禮所花的支出和給女方的聘金可以請女方賠償嗎?聘金可以拿回來嗎?
車禍肇事致人於死,案件須先判斷被告是否有過失及被告之過失行為和被害人之死亡時間是否有因果關係?倘若皆為肯定,被告成立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法定刑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